什么是财富
我在《论财富与经济危机》这篇文章中,揭示了财富的本质。这是一个平凡的问题,但是,迄今为止,那些所谓的专家却不能够给它一个明确的答案。为了寻求渴望自由与平等的人士的加盟,为了与大家共同创造财富,我将用文字来表达以下这一系列文章。
财富的本质是生命力,是用来增加“中心自我”总体力量的一切存在。人们用来增加“中心自我”总体力量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意识的力量,另一种是潜意识的力量。因此,财富就有两种,一种是潜意识财富,一种是意识财富。潜意识财富可以更简单的理解为是别人的承认;意识财富可以更简单的理解为是自己的承认。潜意识财富不为我们所抱握,只能够靠别人的认可来让我们获得生命力;意识财富是我们能够控制的。
简单一点的说,一样东西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,这样东西对别人的价值才能够呈现出来;一样东西只有得到自己的认可,这样东西对我们自己的价值才能够呈现出来。假如,这样东西没有得到我们的承认的话,那么,这样东西对于我们来讲就是废物。就像现在生产出来的许多产品,因为没有消费,没有办法得到人们的认可,所以,这些产品就只是废物而已。(注:或许大家看到这里会有点迷糊,但我在这里不再对财富的本质进行重复分析,大家可以参照《论财富与经济危机》一文。)
我这里引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财富的实质:一个富人,身边有许多人奉承他,他也非常高兴别人奉承他,而偏偏有个穷人从不去奉承他,这个富人非常恼火。于是,有一天,他把那个穷人叫到面前问道:“别人都来奉承我,你为什么不来奉承我呢?”穷人说:“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呢?你作你的富人,我作我的穷人,我奉承你,你的财富也不会变成我的财富。”于是,富人说:“那我把我的财富的一成分给你,你会不会奉承我呢?”穷人说:“那不公平,你只给我一成,我还是不会奉承你的。”富人说:“那我分给你一半怎么样?”穷人说:“这样我就和你平起平坐了,我为什么还要奉承你呢?”富人说:“那我把我的财富都给你,你会怎样?”穷人说:“那我就是富人了,你就是穷人了,你该奉承我了啊!”
那个富人所拥有的财富是潜意识财富。潜意识财富要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,需要得到潜意识力量的承认,在这里的潜意识力量表现为别人的承认。因而,假如,别人没有承认他的那些财富的话,那么,他的所谓财富在此刻对于他来讲就只是废物而已。也就像,在此刻,那个富人的财富并不能够满足他的“被奉承”需求。假如一样东西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求,那么,这样东西在此时此刻对于这个人来讲,就只是废物而已。
还有一种财富是意识财富。我们都知道,财富的本质是生命力,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,是用来增强“中心自我”的总体力量的。意识财富表现为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。
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,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财富基本上是潜意识财富,这也就造就了我们社会的不自由,也就造就了社会成员基本上都是处于奴隶状态。因为,社会成员,他们不能够自己肯定自己,他们不能够自己给予自己生命力,他们基本上只能够靠别人的承认的来获得财富,他们处于受到别人控制的境地中。就像上面的例子所讲的,那个可怜的富人只有靠得到别人的承认来获得满足感,来获得生命力。
不能够自己肯定自己的人,只能够祈求别人的肯定,只能够像乞丐一样祈求别人的施舍。然而,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,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都是靠潜意识财富来维持生命力的。他们不能够自己肯定自己,他们拚命的追求别人的肯定。他们不是与自我竞争,不是超越自我;而是与别人竞争,而是想超越别人。他们不想做自己,他们丧失了把握自我的能力,他们只想做别人,只想与别人竞争,只想着超越别人。
这群可怜的社会成员,在潜意识力量的主导下沦为自己思想的奴隶。他们拚命全力的工作,只是为了摆脱自己幻想的干扰。就像亚当·斯密在《道德情操论》中所描述到的:“人们所有的辛苦和劳碌,以及贪婪、野心、追求财富、权力、优越的地位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,因为最低级的劳动者的工资就可以提供它们,而是为了引人注目、被人关心、得到同情、博得同情、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,所以吸引我们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。”
也像伯特兰·罗素所说:“使人们真正担忧的不是能否挣得明天的早餐,而是能否使他们身边的人相形见拙。”靠潜意识财富维持自己生命力的人,就不得不这样与别人发生紧密的关系,或者说,就不得不这样,受到别人的束缚。
在这里,我先肤浅的引出“财富”的概念。我们将在《呼唤地狱烈火将考试系统带回地狱》这篇文章中,继续探讨财富这个问题。